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首 頁 > 協會動態 > 協會動態
協會動態
  • A
  • A

北京市建材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2011年03月28日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產業部門。建材產品不僅與建筑業有密切關系,而且廣泛應用于各經濟部門,又是改善人民居住條件和環境質量的重要消費品。“十一·五”期間,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和首都經濟發展的要求,北京建材產業結構實現較大調整,資源的回收利用有所提高,能源消耗有所下降,產品門類和品種增加,建材市場繁榮有序。目前,北京的建材產業已成為重要的產業部門之一。
為適應首都經濟發展和建設世界城市的需要,特制訂《北京市建材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一)“十一·五”期間建材發展概況
一、全國建材概況
到“十一·五”期末,我國的建材工業已經發展成門類比較齊全、品種基本配套、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工業部門。目前,建材工業有水泥、玻璃、陶瓷、房建材料、非金屬礦及制品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六大門類80多個小類、1400多個品種,其中:水泥、玻璃、陶瓷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2009年,我國建材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500億元,比2005年增長163%,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4%;完成工業增加值6400億元、比2005年增加166%,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4%;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9500億元,比2005年增長161%;實現利潤1250億元,比2005年增長246%。
“十一·五”期間,我國的建材工業在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優化產業結構,在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在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的進步,建材工業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
二、北京建材概況
“十一·五”期間,隨著首都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奧運場館的建設,促進了建材產業的發展,加快了科技進步,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經濟效益,“十一·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已基本完成。
2009年,全市有建材企業約4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品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有1100多家,從業職工12.3萬人,資產總計780億元。2009年,本市建材工業總產值為51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8%,比2005年增長63%;全市建材工業增加值為125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 5.2%,比2005年增長64%,全市建材產品銷售收入544億元,實現利稅46億元,出口創匯28億元。
本市的建材企業主要分布在房山、密云、大興、順義、豐臺等區縣。北京金隅集團是集建材生產、房地產開發、大型物業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是本市建材行業的龍頭企業;北新建材集團是中國建材集團在京的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石膏板為主的大型企業。本市重要的建材企業分布在水泥、墻體、建筑門窗、防水材料等行業。
“十一·五”期間,北京的建材行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管理創新、科技成果推廣,產品名牌戰略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績,確保了城市建設特別是奧運場館建設的順利完成,為首都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1. 水泥、混凝土、砂石行業
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成績顯著。在全國率先全部淘汰了立窯水泥生產線,到2010年底,將只有琉璃河、北水、太行前景、立馬4個企業6條2000T/d及2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產線,以及平二、興發、順發、強聯、新港、雙山6個企業的1000T/d以上生產線和天維1家粉磨企業。水泥企業比“十一·五”初期減少22家。淘汰水泥落后生產能力300萬噸,節約標煤24萬噸,節電3.15億度,節水1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萬噸。積極推廣和應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水泥行業為資源綜合利用做出了貢獻。每年利用粉煤灰、礦渣等300萬噸以上 ;在全國率先利用水泥窯消納工業固體廢棄物,已掌握對固體工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關鍵技術,至2009年,北京水泥廠已消納廢棄物20萬噸;目前,正在對污水廠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及其飛灰的處理進行實驗。
北京金隅集團對本市和周邊地區的水泥企業加大了兼并重組力度,兼并重組15家企業22條生產線,投資新建5家企業5條生產線,已形成每年3800萬噸的生產能力。
2009年,水泥散裝率已達到88.6%,水泥企業已具備散裝率達到100%的能力。
目前,困擾水泥行業發展的障礙是礦山資源的貧乏和礦石的質量。
混凝土行業:預拌混凝土是大規模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客觀要求,是實現綠色施工的重要保證,有利于提高施工質量和技術水平,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在北京城鄉建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底,全市有預拌混凝土攪拌站200多個,年總生產能力1億m3,年生產預拌混凝土近5000萬m3,比2005年增長1.2倍。當前,預拌混凝土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供大于求導致過度競爭,環境保護有待提高,攪拌站的能力和布局有待調整。
砂石行業:砂石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性產品,也是基本建設工程應用范圍最廣、應用量最大的基礎性建筑材料。
隨著首都功能的定位,北京必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所以,在“十一·五”期間,停止開采天然砂,停止開采砂石礦山,砂石企業由2005年的68家銳減到2009年的17家,砂石供應量由2005年的4000萬噸下降到2009年的2500萬噸。目前,本市砂石需求量1.2億噸左右,除去外地供應約3000—4000萬噸,砂石供應缺口約3000—4000萬噸。周邊地區(三河、涿州)供應本市砂石有所減少、因此砂石缺口已成為混凝土行業的重大難題。
預拌砂漿和干混砂漿有了很大發展。
2. 建筑玻璃及玻璃深加工行業
在“十一·五”后期,加大了對玻璃行業的調整,先后關停了全部垂直引上、格法、小平拉等平板玻璃生產線。北京平板玻璃集團、秦昌玻璃有限公司的兩條浮法線,也因技術裝備、經營狀況、產品質量及市場情況先后停產,北京的平板玻璃生產基本空白。而技術玻璃制品、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發展很快,到2009年,有各種玻璃及其制品企業656家,主營業務收入達64.06億元,其中:技術玻璃企業36家,產量達到1088萬平米,主營業務收入48億元。涌現了江河幕墻、福通安全玻璃等重點企業。
3.建筑、衛生陶瓷及潔具
北京市生產衛生陶瓷及潔具企業不多,真正具有生產規模的企業只有2家,分別是北京(東陶)有限公司和東陶機器(北京)有限公司,生產的“TOTO”牌衛生陶瓷產品屬于中高檔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年產量約200萬件。還有3至4家衛生潔具組裝企業。
“十一·五”期間,北京生產陶瓷墻地磚的建筑陶瓷企業,都因產品質量、產品成本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先后被淘汰。
4.墻體材料、保溫、吸聲材料行業
“十一·五”期間,本市加大了對墻體材料行業的調整力度。為落實華北地區節能規范和“禁實”工作,關停了400多家粘土磚廠,目前剩下利用煤矸石或建筑垃圾制磚的企業不足50家。
本市的新型墻體材料有空心磚、砌塊、板材三類。空心磚有煤矸石空心磚企業48家,產能約36億標準磚;砌塊產品有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泡沫混凝土砌塊、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企業105家,產能約395萬m3;板材有各類輕質板材、加氣混凝土板材、石膏板,輕質空心條板企業76家,產能約1595萬m3,加氣混凝土企業2家,產能約70萬m3。
目前,在高層建筑領域,墻體維護結構采用現澆混凝土聚苯板外保溫的占50%以上。實踐證明,采用聚苯板外保溫,其耐久性和防火安全性存在很大問題。研究和應用單一的無機材料(如加氣混凝土)做外保溫是當務之急。
北京的新型墻體、保溫、吸聲材料的產量和品種有較大增長,但總體上講,企業規模小,工藝技術裝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生產過程資源和能源消耗大,要走上一條節能、節地、污染環境較小、輕質高強、勞動強度低的發展道路,任務非常艱巨。
5.建筑門窗及五金
“十一·五”期間,北京的門窗及五金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很多企業更新了生產設備,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高了建筑門窗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性能。隨著數控型雙頭切割機的廣泛應用,建筑門窗制作行業開始進入了數控時代。建筑外窗有了質的飛躍。無論在設計、制造、安裝水平,新的節能技術應用、企業生產規模、生產制造裝備還是在企業綜合管理水平上,都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我市建筑外窗產品領域仍以斷橋鋁合金中空玻璃窗和未增塑聚氯乙烯塑料中空玻璃窗兩大產品為主流,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95%以上,其中,鋁合金窗的發展勢頭比較強勁,已經超過塑料窗市場占有率。兩種外窗產品的保溫性能,均達到北京市強制性標準K≤2.8的要求。
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復合材料窗得到較快發展,主要產品有:鋁木復合窗、塑木復合窗、鋁塑復合窗。其主要特點是:進一步解決了單純鋁型材熱傳導系數高的問題;提高了室內裝飾檔次。新型玻璃鋼中空玻璃窗也有所發展。
本市有門窗企業600多家,但中小型生產企業較多,其技術和設備水平、規模、產品品種、產品質量等方面有待提高。
建筑五金行業有森德、三葉等70多家生產散熱器的企業,主要生產鋼質散熱器、銅鋁散熱器等。
6.木材加工行業
我國天然木材資源相對貧乏,促使利用木材加工“三剩”物料,生產人造板來滿足國計民生的需求。目前,本市的木材加工產品有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細木工板、強化木地板等。金隅集團投資的中密度纖維板合資企業,設計能力為10萬m3/年,經過實施技術改造,生產能力達到20-24萬 m3/年。刨花板生產企業只有“吉林森工”一家,年產量為3萬m3。
7.化學建材行業
化學建材涵蓋的門類、品種很多,用途很廣,主要有防水密封材料、建筑涂層材料、混凝土外加劑。經過自我研發和消化吸收,產量和品種增加,質量和檔次提高,但在基礎研究、生產規模和技術裝備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尚有差距。
防水密封材料:全市有防水密封材料生產企業109家,其中: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企業56家,年生產能力達2億m2,2009年產量約1億m2,占全國產量的20%;防水涂層材料企業2009年產量約9000噸。
“十一·五”期間,瀝青類的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橡膠塑料類的單組份聚氨酯防水涂層材料,水泥類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層材料得到充分發展,成為防水密封材料領域的主流產品,此三種材料的用量約占防水密封材料用量總量的80%。冷自粘改性瀝青防水密封材料(土工布、土工膜、防水毯等)開始得到應用,用量并逐漸擴大。噴涂聚脲彈性體涂層材料及其配套材料,道橋用防水卷材與防水涂層材料在鐵路、橋梁上得到廣泛應用。
建筑涂層材料:全市有建筑涂層材料生產企業300多家,年生產能力約40萬噸,總生產能力已超過市場需求。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在年產1000噸以上。現已形成高、中、低檔產品系列,內墻涂層材料向環保型發展,功能型涂層材料逐步進入市場。部分產品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高檔產品市場仍被國外一些知名品牌所占領,競爭十分激烈。
“十一·五”期間,隨著合成技術的發展,建筑涂層材料完成了由平簿型向厚質型,單一型向復合型、高裝飾型涂層材料的轉化過程,形成了水溶性樹脂涂層材料、合成樹脂涂層材料、無機硅酸鹽涂層材料、有機無機復合涂層材料,以及防火、防水、防霉、防潮等各類功能性涂層材料的各類高、中、低檔多層次產品結構的局面。
混凝土外加劑:全市現有生產企業約80家,年生產能力達25萬噸以上,主要產品有:減水劑、膨脹劑、泵送劑、早強劑、緩凝劑、防凍劑等十四類。大部分應用于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房地產、交通、鐵路等基本建設。北京市場容量約為20萬噸。北京市有很好的外加劑科研技術資源,部分企業的產品質量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近幾年,隨著工業萘供需偏緊以及產業升級,混凝土外加劑的產品結構將從萘系減水劑為主改變為氨基磺酸鹽減水劑、脂肪族減水劑,最終逐步實現以聚羧酸減水劑為主、萘系減水劑及其它種類減水劑作補充的產品格局。
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一種涂覆在材料表面,具有隔熱、防燃、阻燃功能,并能有效延緩火勢的發展、阻止火勢蔓延,對基材起到保護作用的特種涂料,還具有防銹、防水、防腐、耐磨、耐熱以及涂層堅韌性、著色性、黏附性、易干性和一定光澤等性能。目前,防火涂料包括厚涂型水泥基防火涂料、溶劑型和水性的薄涂型和膨脹型防火涂料以及飾面型防火涂料。
北京的防火涂料生產企業較多,絕大部分是私營企業,規模較小,投資較少,大多是多元經營,使得防火涂料生產無法形成規模化。
綜上所述,“十一·五”期間,北京建材行業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很難完全滿足本市建筑業的需求,因此北京又是全國建材業的大市場,全國各地的建材產品都涌向北京。北京現有200多家建材市場經營著成千上萬種建材產品,來滿足首都建設和消費者的需求,建材市場一片繁榮。
(二)北京的建材行業,乃至全國的建材行所面臨的形勢;北京建材行業的機遇、趨勢:
1、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上考慮,中央反復強調,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將對建材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2、從總體上講,建材工業屬于資源消耗型、能源消耗大的行業,這對國家實現2020年的減排目標,建材行業的任務是非常繁重的,對建材行業提出嚴峻挑戰;
3、國家出臺限制產能過剩的政策,北京的水泥行業將面臨著新的挑戰;
4、北京的小型建材企業多,行業的集約化程度有待提高,對企業調整重組的任務十分繁重;
5、北京的建材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經營管理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6、北京的建材行業面臨資源獲取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更為突出。
以上是北京建材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挑戰,但北京建材行業的發展又具有巨大的空間,發展趨勢十分有利:
1、北京將以建設世界城市為目標,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如:CBD東擴、規劃建設環渤海總部商務區等),在“十二·五”期間,北京的公共建筑對建筑材料的需求很大。
2、“十二·五”期間,北京的住房消費將進入新階段,房地產開發開復工面積每年將達到8000萬m2,高品質住房將成為新階段住房消費的主流,對各種高檔建材、各種裝飾裝修等功能性材料提出消費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設需求強勁。
3、為滿足城鄉住宅的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繁重;對80年代以前建設的住宅以及中小學校園約6000萬m2,需進行抗震加固和節能改造。
4、為了滿足世界城市功能的要求,要加快城市交通和市政工程建設(市區軌道交通建設、周邊城市高鐵建設);
5、推進建材產品下鄉,加快新農村建設;
6、北京地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科研條件優越,開發能力較強,對建材行業科技創新、新產品開發、應用技術的研究等具有良好的條件。
以上不難看出,只要堅持自主創新,使生產技術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加快企業間并購重組和產業結構調整,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加大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節能型建材,以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北京建材的發展有廣闊的天地。
(三)“十二·五”我市建材行業總體發展思路
基于對我市建材行業形勢的分析與判斷,基于建設“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綠色北京”的理念和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市建材行業的總體發展思路是: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示范城市為目標,創新發展思維、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推動節能減排、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發展綠色建材,開發建材高端產品,全面提高我市建材行業的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
總體發展思路明確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具體措施和根本任務。要實現節約發展、集約發展和創新發展的根本任務,要著力研究和解決建材行業發展中的重大課題。
1、要立足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觀點,研究和探討北京建材行業發展的思路。根據北京市城市功能的定位和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本市建材行業很難滿足大規模城市建設的需求,必須從京津唐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統籌規劃建材行業的布局;
2、要以建筑節能75%為目標,研究建筑結構體系、墻體保溫構造和墻體材料、節能門窗的選擇,為新型節能建筑以及現有建筑節能改造提供支撐。積極開展建筑節能一體化;
3、以現代建筑業為服務對象,加強住宅產業化基地建設。以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為支撐,以建筑部品化、綠色化、智能化為目標,根據不同的結構體系,以工廠化加工集成、現場安裝為主要方式,實現房屋建設由現場建造向工廠制造轉變。
4、發揮建材行業保護環境的功能,實現建材行業由資源消耗向資源綜合利用的轉變,由污染環境向保護環境轉變。繼續利用粉煤灰、礦渣、脫硫石膏、廢石粉作為生產水泥、墻體材料的原材料;利用水泥窯消納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污水廠污泥、城市垃圾及其焚燒飛灰。
5、在建筑材料制造領域,對達不到綜合能耗標準要求的要限期要求技術改造;大力發展高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水泥制品,以期延長建筑物壽命,實現水泥減量化,從整體上實現節能、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
6、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推動管理創新。利用本市的科技優勢,加強“產、學、研”體系的建設,研究本市建材行業發展的重大課題。
(四)“十二·五”我市建材行業的任務
按照行業分類,“十二·五”規劃的具體任務和項目是:
1、水泥、混凝土、砂石行業
水泥行業
--對水泥行業的產能實行總量控制,北京市行政區內不再建設新的水泥生產線,全市水泥總產量維持在“十一·五”期末的水平(全年總產量控制在1000萬噸左右);
--繼續支持金隅集團對水泥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提高水泥行業的集約化程度;
--根據國家和北京市水泥綜合能耗標準要求,凡達不到要求的,要限期進行技術改造或關停并轉;建議全部淘汰1000t/d生產線,投資建設一條5000 t/d生產線。
--改善水泥的品種結構,高等級水泥的產量達到總產量的90%以上,逐步推進水泥減量化;
--完善和推廣高效節能的工藝新裝備和新技術,推廣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推廣應用先進的新型立磨,降低能耗,到“十二·五”末噸水泥綜合能耗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以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為重點,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大碳減排技術和碳減排途徑的研究,爭取到“十二·五”末期,單位水泥的碳排放量有所降低;
--發揮水泥業在保護環境方面的作用。在保證水泥質量的前提下,繼續使用粉煤灰、礦渣、廢石粉等作水泥的混合材;利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利用脫硫石膏替代天然石膏;利用水泥窯消納工業固體廢棄物、消納生活垃圾及其焚燒飛灰、消納城市污水廠污泥等。
混凝土行業
--“十二·五”期間,預計預拌混凝土的需求量為每年4000—4500萬m3。根據需求量,年生產總能力8000—9000萬m3。根據對混凝土的需求量和產能,需攪拌站140個(攪拌站年產量為60萬m3);
--調整攪拌站的布局,改善攪拌站的環境。攪拌站的分布要與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按照經濟運輸距離,攪拌站的布局由內向外轉移;
--加強對攪拌站監督和管理,嚴格攪拌站的資質審批程序控制攪拌站的數量,對沒有資質的攪拌站要加以清理;
--把預拌混凝土、水泥和混凝土制品研制和發展與建筑部品化、工廠化,住宅產業化聯系起來。
--積極發展干混砂漿和預拌砂漿,支持金隅集團建設年產40萬噸預拌砂漿生產線。
砂石行業
--建立密云人工砂生產基地,鼓勵密云鐵礦加大投入,利用尾礦擴大人工砂生產,使人工砂年產量達到3000萬噸;
--對房山、昌平、門頭溝、順義等地礦山企業進行整合和支持,使人工砂年產量達到3500萬噸。爭取北京市的人工砂總產量達到近7000萬噸,基本形成以本市供應為主的格局;
--采用建筑垃圾生產人工砂,開辟人工砂的新資源,并使廢料得到充分利用;
--開展建設“綠色礦山”活動,使環境干凈,消除污染。
2、建筑玻璃及玻璃深加工
--根據平板玻璃集團和秦昌公司的現狀以及本市天然氣供應、產品定位、環境評估、投資來源、市場需求等,兩個企業很難達到工信部718號文件的要求,現有的生產線應關停或轉產;
--根據需要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玻璃、TFT電子玻璃等高檔玻璃,積極發展中空玻璃、反射玻璃等節能建筑用玻璃及玻璃深加工;
--本市的玻璃加工企業產量低、規模小,應予調整重組。
3、建筑、衛生陶瓷及潔具
--根據本市資源和能源的狀況,衛生陶瓷及潔具繼續保持每年200萬件的水平;
--加大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究投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立和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創新體系;
--加強企業品牌創新,開發新品種、新造型、新款式,進一步開發高性能節水、智潔、智能等多功能高檔衛生陶瓷產品。注重產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完善配套體系建設。
4、墻體、保溫、吸聲材料行業
墻體材料是建筑物的主要維護結構材料,占建筑材料總用量的70%以上;墻體材料是資源、能源消耗大的行業,又是實現建筑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實施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節能型墻體,實現低碳排放,依然是墻體革新、墻體產業發展的主題:
--積極推動“住宅產業化”,支持金隅集團、北新集團住宅產業基地的建設,這是推動現代墻體材料發展的重要措施;
--進一步推廣應用加氣混凝土。支持金隅集團建設一條年產30萬m3的生產線;
--重點發展能耗低、環保性能好的高效保溫材料及其配套材料,如玻璃棉及制品、巖棉制品、玻璃纖維制品以及聚氨酯發泡材料、酚醛發泡材料等;
--發展新型墻體材料要體現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針,積極利用工業廢料(粉煤灰、水渣、脫硫石膏)、建筑垃圾、淤泥為原料生產新型墻體材料;
5、建筑門窗及五金
建筑門窗是房建材料的組成部分,又是實施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具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20.1%(建筑物使用能耗),年消耗能源折標準煤4.95億噸,其中墻體散熱占40%左右,門窗約占30%。因此,要貫徹落實建筑節能75%的要求和目標,研究和開發節能門窗將成為門窗行業的巨大動力,節約空調制冷能源消耗和采暖供熱能源消耗是建筑節能技術開發的兩大目標。
--推進門窗企業調整重組,提高門窗行業的集約化程度,支持形成大企業,建設門窗基地;
--發展中空玻璃的塑鋼門窗、玻璃鋼門窗和熱隔斷鋁合金門窗等節能型門窗;
--發展防火、防盜、抗震、隔音等特種功能門窗;
--發展鋼木及木屑壓塑的新型門窗;
--發展鋼質散熱器,提高產品質量和裝飾性;
--發展金屬天花板,增加花色品種。
6、木材加工行業
--人造板是房屋建設特別是裝飾裝修不可缺少的材料,又是木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途徑,應支持和發展;
--開發人造板、木地板及裝飾板的花色、品種及功能,如阻燃、防霉、抗菌等;并且做到標準化、系列化。
7、化學建材行業
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是房建材料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屋面防水材料和地下工程防水材料,其質量關系到社會環境和建筑物的壽命,因此,提高防水材料及其施工質量是首要的任務;
--發展彈性體(SBS)、塑性體(APP)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
--開發環保型、高性能地下工程防水材料、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
--發展施工方便的單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建筑涂層材料
--發展環保型、抗菌、健康型內墻涂料;
--發展高耐候、高耐沾污、高保色、自潔型外墻涂料、噴涂聚脲彈性體涂層材料;
--加強化學建材用聚合物乳液、助劑、色漿等外加劑的基礎科學研究。
混凝土外加劑
加強高性能減水劑的研究,豐富其他品種混凝土外加劑的發展,促進產品升級換代。著重發展無氯鹽低堿的液體防凍劑、低參量低堿型膨脹劑、以高性能減水劑為基材的液體泵送劑、低堿速凝劑等產品。
防火涂料
防火涂料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功能性涂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隨著本市高層建筑,特別是超高層建筑的增多,建筑物多采用鋼結構,對鋼防火涂料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高質量的鋼防火涂料。
--重點發展超薄型鋼結構防火涂料,替代厚涂型和薄涂型防火涂料;
--組織力量加快編制《建筑防火涂料(板)工程設計、施工與驗收規程》行業標準;
--嚴格工程現場檢測,確保防火工程質量;
--加強對防火涂料市場監管,嚴格防火工程企業以及施工人員資質的管理,嚴格工程檢測機構的管理,建立健全防火涂料施工現場的監督管理。
(五)政策與措施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繼續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理念、加快向世界城市進軍的步伐,城市建設的規模和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將有所增加,北京的建材行業如何發展,如何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和低碳經濟的思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建材行業,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采取有力的措施。
1、正確認識北京建材行業的特點和發展模式。建立京津冀地區建材發展規劃協調機制,統籌規劃京津冀地區以及環渤海地區建材行業的發展。
2、加快企業并購重組,提高建材產業的集約化程度,支持金隅、北新等大企業集團的發展,支持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建設,發揮其行業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
3、研究和制定相關獎勵政策。對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消納工業廢棄物做出貢獻的企業和項目給予獎勵,對不達標的企業要限期治理,必要時令其停產整頓。
4、規范建材物流體制,對市場流通的建材產品繼續實施“推廣、限制、禁止”目錄。并建立監督檢查制度。
5、完善產品質量的監管體制,制訂和貫徹各項標準、規程,堅持產品生產過程和產品進入市場的雙重監管體制,把好建材產品進入市場關,推進產品名牌戰略。
6、推進建材產品科技創新,研發高端建材產品。推進建材產品應用技術研究,把建筑物結構體系創新和建材產品的應用結合起來,進一步總結和分析建筑應用實例中存在的問題。
7、繼續執行“限期治理”的有效措施,每年初提出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重點項目和完成時限。
8、進一步發揮建材行業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的作用,明確和委托協會的職能,支持協會開展各項工作。
 

協會動態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